在漢語世界中,日常俗語演變很有意思,有一些以前本來不是貶義詞,經過漫長的演變變成了口語中的貶義詞,「面首」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面首」本義指面部和頭臉,引申為容顏、面貌,當初還沒有褒貶之分,好像「面首端正」是指容貌端莊,只僅僅客觀地描述相貌。
影視中的山陰公主與面首 (網上圖片)
到了南北朝,「面首」一詞開始密集出現,而且褒和貶的含義都非常明顯。奇特的是,這時候的「面首」一詞兼作褒貶之用。南朝梁沈約等著有《宋書·臧質傳》載,劉宋時期的大將臧質,率兵討伐山蠻,打了一場大勝仗,非但沒有升官,反而被免了官,原因是:「納面首,生口,不以送臺,免官」,最終沒有送到朝廷有關部門統一調配。
點擊看圖輯
影視中的山陰公主與面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影視中在宮殿的山陰公主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武則天與男寵 (網上圖片)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山陰公主與面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影視中在宮殿的山陰公主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武則天與男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裡的「面首」是指年輕力壯的健美男子,「生口」即指俘虜。「面首」一詞在此為褒義。史載,宋孝武帝有一次出去打獵:「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這裡的「面首」也是指健美的男子。
而「面首」有貶義也是來自劉宋時期「山陰公主」的故事。據《宋書》載,皇帝劉子業的姐姐山陰公主是一位出名的淫婦,有一次質問皇帝弟弟,為什麼你擁有嬪妃萬人,而我卻只有一個丈夫,世界上竟有如此不平等的事?由於劉子業不得令姐姐受委屈,於是「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說的「面首左右」是類似一種職稱,就是皇帝賞賜給姐姐的男寵,後來「面首左右」才省略作「面首」。這是「面首」一詞有記載以來首次用來指「男寵」,跟臧質事件中的含義剛好相反。
影視中在宮殿的山陰公主 (網上圖片)
宋元史學家胡三省解釋「面首」:「面,取其貌美;首,取其髮美。」,「面首」成為所有男寵的代稱。《唐史演義》載:「高宗皇后武則天,簡直是生性好淫,廣置面首。」我們今時今日形容武則天「面首三千」,能與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平分秋色。
影視中的武則天與男寵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