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这么牛?(1)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1)

来源:雪球App,作者: Jiang钱罐子,(https://xueqiu.com/7535342691/287222487)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

华为官网上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们的20.7万员工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1987年创立,从代理销售交换机开始,没资源没技术,为什么能一步步走到全球领先、成为通信王者?为什么成长到现在能面对美国的限制打击依然焕发勃勃生机?华为为什么能这么牛?

同时期创业的公司,特别是科技类公司,比如联想、中兴等,虽然也辉煌过,但是没有做到华为这么持久、这么牛的,华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创始人任正非有着怎样的人格特质、领导风格和处事智慧,能让那么多有才干的人愿意跟随他开创一番事业?又是如何做到在全员持股(股权极度分散)的情况下没有动乱、没有山头林立或者被人推翻?

以前经常会听说华为狼性文化,华为员工都有股权分红、收入很高等等言论。那华为为什么能长期保持狼性呢?华为员工是怎么获得股权的、内部是怎么运作的呢?

这些好奇心促使我想一探究竟。

刚好今年准备看一些人物和公司的传记,于是选择从华为和任正非开始。所以我研究华为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最近3个月看了5本华为相关的书籍《华为成长之路》《股动人心》《华为访谈录》《华为访谈录2》《大头侃人:任正非》和华为最近几年的年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这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文章比较长,先将目录列示如下:

一、华为成长历程

二、企业家任正非

三、奋斗者有股权

四、以客户为中心

五、变革创新先锋

六、未来面临风险

由于接触的时间和认知有限,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有其他见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一、华为成长历程1.1)华为成长历程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华为公司的成长历程,以便对华为成长过程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携3500元和5个合伙人集资2.1万(实际到资1.6万)创立华为,开始艰苦创业,经人介绍代理销售交换机,进入通信行业。

1990年,华为投入自有产品研发、开始向自主研发转型;为配合转型,发行了内部股,开启员工持股之路。

1993年,华为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面世,并最终成功打开了市场,使华为度过了生存危机,为华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石,为后续一系列产品开发打下了基础。

1996年,进军俄罗斯,开始开拓海外市场,虽然最初开局不利,但经过几年奋斗,华为最终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成功走向全球化,到2005年海外销售收入超过国内。

1997年,推出无线GSM(2G技术);规范员工内部持股制度,之后不断变革完善,先后推出虚拟受限股、TUP、ESOP1等政策补充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1998年,颁布《华为公司基本法》;引进IBM顾问对公司的流程、供应链、研发体系进行规范管理,之后不断引进外部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开展内部管理革新。

2001-2002年,因外部环境恶化,叠加出走员工创业做出竞品与公司竞争、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错过了小灵通的暴利期等因素,华为遭遇寒冬,公司销售收入首次下滑。活下去的危机感,让华为极力寻求突围之路,采取各种过冬举措,最终由危转机。

2003年,成功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3G技术),在通信技术上开始由跟随者逐渐成为全球领先者。

2004年,未雨绸缪,成立芯片子公司海思,打造芯片“备胎”,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10的半导体供应商。

2008年,华为移动宽带产品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移动设备市场排名全球第三。2009年,华为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2011年,华为将业务拆分为3个BG(业务集团)——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此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2017年新成立华为云BU(业务单元),2020年将云业务升级为第4个BG。

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000万部,2014年超过7500万台,2015年超1亿台,华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稳居全球前三。

2013年,华为的营业收入达到395亿美元,超越爱立信,成为行业老二;2015年,华为以60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越思科49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商。

2018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超过千亿美元;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80;中美贸易战,孟晚舟被美方非法拘禁。

2019年,率先实现5G商用;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直面挑战。2020年,华为出售荣耀;之后经过两年攻坚克难,华为逐渐走出低谷。

1.2)成长历史缔造成功基因任正非创立华为后,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干,从事交换机业务也是机缘巧合。他当时听说国家大力发展通信产业,用户交换机供不应求、销售火爆,比较赚钱,经人介绍才找到香港鸿年公司,做起了用户交换机销售代理。

当时全国各地对交换机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交换机供货紧俏,华为经常拿不到货,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就开始自行组装产品,尝到甜头后进行自主研发产品。

电信设备行业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电信设备行业更新换代快,需要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的领先,所以对资金需求非常大,需要规模效应来分摊研发成本,而设备销售后并不能马上回款,所以创业初期的华为多次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危机。

华为最初研发的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为了能够打开市场,只能在销售策略上下功夫,采用低价销售、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打民族牌(强调自己是民族的通信企业)、突出防雷及电源稳定性高等优点,靠着“技术不够,服务来凑”的打法,华为最终站稳了脚跟。

站稳脚跟后,华为继续引进人才,大力投入研发、提升技术、不断创新、改进产品,继续开拓市场,一步步成长壮大。

华为的成长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是抓住了国内交换机快速增长的需求,投巨资研发出领先水平的产品;地利是利用民族自主发展的时机,抢占国内市场;人和则是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通过员工持股制度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我认为人和是华为能抓住天时地利的基础,也是华为能进一步在国际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在国内站稳脚跟后,有了坚实的基础支持,华为员工开赴海外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才继续在海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大放异彩。

华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成长历史中不断缔造自己的成功基因。比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奋斗的狼性文化、耐摔打基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打仗的时候亲临一线,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等等。这些优秀文化基因通过各种形式在华为传承下来,沉淀为华为的成功基因。

华为优秀的文化基因能不断传承,不断促进华为成功,我认为主要在于4点:有任正非坐镇、给奋斗员工分股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变革创新,下面我就这几点进行展开说明。

二、企业家任正非2.1)任正非何许人想要了解华为,研究华为的发展和成功模式,“任正非”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团队合作奋斗,但这种团队作战的模式从根本上说正是任正非一手打造的管理体系下的产物,也是华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那么,任正非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具有什么特质,能吸引一批有志之士甘心随他艰苦创业,将华为发展壮大呢?

任正非1944年出生在贵州安顺,父母是中学教师,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是老大。任正非的早年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是艰苦的,那个年代你懂的,但他父母和家庭给了他的生活智慧,让他养成了坚韧努力、能吃苦、不服输的个性。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大学生,母亲程远昭身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女性和知识女性的优良品质,他们对任正非性格特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怎么面对苦难坎坷的岁月,任正非是看在眼里的。

任正非从小就展现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最终考上了大学。1968年,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并入重庆大学),在建筑工程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工作表现突出被选拔入伍,1974年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

在军队中,任正非技术能力强,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建设,创造了多项技术发明,还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因此在1978年3月被选为代表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之后还入了党。他的军职生涯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和副所长(副团级)等多个职位。

1983年,随着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也为了给老婆孩子在一起更稳定的生活,任正非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集团一家子公司担任副经理。为什么去这呢?因为当时他老婆孟军已经是南油集团高管。

任正非和孟军在文革期间结婚,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孟晚舟。但是在1984年,两人因家庭矛盾离婚了。

在南油集团,任正非经历了第一次商业洗礼。为了做出成绩,又看到国内电视机需求大,任正非做了一笔电视机贸易。没料到,他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骗局,被居心不良的外贸公司骗走了200万元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的200万绝对是一笔巨款,当时人均月工资才100元的水平,一个人不吃不喝要1600多年才能存下来这么多钱。任正非被认定为这一事件的第一责任人,无奈之下,任正非一边讨债,一边自学,他把所有的法律书读了一遍。

从这些法律书中,任正非悟出来了市场经济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客户,另一个是货源,中间的交易保障就是法律。

任正非因此了解了市场经济的精髓,但被骗这件事给他所在的单位造成了巨额损失。虽然任正非努力追回了部分骗款,但他还是被南油集团开除了。

中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此时,任正非经历了人生滑坡,跌到了人生的谷底。他不仅要赡养父母、照顾子女,还要兼顾弟弟妹妹六人的生活,还得承担南油集团的一小部分债务,上有老下有小,后退无门,前行无路。

人到中年,走投无路之下,1987年10月,在深圳湾的两间简易房里,任正非找合伙人集资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取名“华为”。

苦难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财富。有时候,苦难的确是人生成长的开悟法门。任正非在这种苦难中表现出了一股强大的爆发力,他骨子里是一个深刻的悲观主义者,但行动上确是一个极端的乐观主义者,同时,他还是一个坚韧的理想主义者,他没有去悲伤、去感慨,而是抬起头往前走。

任正非这一路走来,他的父母和家庭为他奠定了能克服苦难的特质底色,在部队的锻炼加强了这些优良特质。而文革期间因为他父亲被扣帽,任正非在部队即使表现突出,实质性的嘉奖也落不到他头上,反而让他养成了不争荣誉、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心态。

还有一点非常难得的是,任正非虽然小时候经历过苦难,到深圳后又因为相信错了人被骗200万,但是他在后面创建华为的过程中还是愿意信任下属,还是愿意相信他人,放手让他们去闯,真是非常难得的品质。

在《华为访谈录》中,访谈对象基本都会被问到对任正非的印象或看法,他们回答“善良,他心灵深处的内核是大爱”、“很有谋略”、“老板人有胸怀,有远见,而且让人服气。老板是一个很有领袖魅力的人”、“实用主义,不接受怕马屁”、“结果好,提工资、提职位,哪个部门缺人就调你”、“看准了人,能授权,能包容”、“获得员工信任、无私”等等。

看《华为访谈录》的时候,我突然有个感想,访谈录里面的对象基本都是华为的中层管理干部,少部分退休的高层,从这些访谈中可以看出,这些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认知、有方法论、有干劲、到任何岗位都追求卓越,任正非能笼络团结这么一大帮有志有识之士,为华为所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人组成的华为团队,有激情、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推动华为事业的成功那就是顺利成章的事。

2.2)企业家任正非成长过程中培养的性格特质,在任正非成为企业家的道路上并不都发挥作用,我觉得真正让任正非成为企业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质:

1、任正非有一种“现实扭曲力”,任正非具有这样的魔力,一个愿景,他自己相信,说出来也让人跟着相信。

“老板太有智慧、太有大局观、太有思想了,我认为老板领导我们真是靠一种愿景和思想。他改变的是我们的思想,他指引的是一种方向,激发大家沿着他指点的那个方向去努力。”

“老板跟我们谈的都是他对未来的看法,对行业趋势、公司目标的设定,这种愿景很清晰,而且这种愿景实现之后带来的美好结果,让人有很好的憧憬,我们应该努力往前冲,朝那个方向奔去。老板会让你逐步认可这个价值观。你认可了,就会自发地、主动地、自我激励地往那个方向去。”

华为可以说是靠梦想撑起来的,任正非不断牵引大家的梦想,用梦想深深感染员工,让员工的梦想与公司的梦想合二为一,使员工们个个都热血沸腾。你也可以理解为老板“画大饼”、“吹牛”,但关键是“吹的牛”后来都实现了。

华为还只是一家代理公司时,任正非就提出要做到全国三强。1991年,BH-01程控交换机研发成功,华为真的做到了全国三强。华为年销售收入还不到1亿元时,就说华为未来会做到1 000亿元。1993年,任正非说:“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业四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这就是任正非的厉害之处,任正非给华为提出的梦想都是当时看起来很难想象的。但在梦想的激励下,数十万华为人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梦想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三十多年如一日地朝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一点一点地攻城略地,最终梦想成真。

2、任正非有格局、有胸怀、有远见,具有无私精神,能和员工们有福同享,并以此笼络人心,带领他们一起艰苦奋斗。

任正非进入通信行业,了解到这行不容易后,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广纳贤才,因为他知道要成就一家高科技企业,必须依靠人才,留住人才。任正非的做法是敢于分钱、分股权给员工,与员工们有福同享。

当时华为招聘开的价钱高,对员工的待遇非常好,只要有钱就发给大家,有的人一年能调12次工资,每个月都在涨工资。然后实行员工持股制度,赚钱大家一起分。即使是非常缺钱的时候,公司借到一笔钱,先保证员工的工资和分红。

不但钱给的足,而且干得好的就提拔,指明方向后能授权让手下大胆去闯,而且手下冲锋陷阵的时候,任正非也是身先士卒,一直奋斗到现在80岁了都没退休,还经常到艰苦地区慰问员工,任正非做过一个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遇到任正非这么好的老板,员工们当然服气、当然愿意跟着他玩命干。如果他守着股权、守着公司利润不分享,只能财聚人散,华为不可能做强做大。

3、任正非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而不仅仅是想赚钱。

一个有抱负的人和一个没有抱负的人,他们经营企业绝对是两码事。虽然最终目的都免不了要赚钱,但没有抱负的可能就会想着赚快钱。在中国赚快钱的风很盛的时候,比如做房地产可以暴发,华为不碰;做互联网可以暴发,华为也不碰;做资本运作也可以暴发,华为还是不碰。

任正非就是稳得住,坚持通信设备供应商这个主航道里深耕,为了事业可以持续发展,他不赚快钱,赚快钱可能会迷失事业方向。他有自己的抱负、有民族的抱负、国家的抱负、全人类的抱负。

任正非坚持把股权分出去,与员工分享,也是因为他想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要的是理想,是胜利,而不仅仅是利益或者做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4、任正非是一个实用主义、居安思危的人。

任正非的实用主义最直接的体现是拿来主义,他早就具备全球视野,出国考察发现国外先进的东西,就去学去引进,甚至花大价钱引进先进公司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源体系、财务体系等等,学会后转化为华为自己的管理体系。

这一点还体现在任正非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华为一片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时候,任正非不骄不躁、保持清醒,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华为的常态动作,即使这些“批评”是针对任正非的,他也坦然面对、有错就改,当然这些批评不能是空谈,而是要言之有物。连老总都能这样,下面的工作作风当然更加扎实。

而且任正非不接受拍马屁,如果有人拍他马屁,他不但不接受,反而会将人骂一顿。而且在华为有一个规矩,领导要时常请下属吃饭,但是不允许下属请领导吃饭。这样规定既杜绝了不良风气盛行,也顺便让领导关心下属,让下属好好干活。任正非的带头让华为更注重实干,而不是空谈。

最能体现任正非居安思危的是2004年成立芯片子公司海思,打造芯片“备胎”,当时华为刚与思科结束侵权诉讼,任正非就考虑到,如果继续前行,华为必将面临一场大战,必须做好大战的准备。于是华为每年在芯片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就为了预防美国打压。

虽然任正非在华为持股不多,但是他在华为不单是精神领袖,而且对重大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这和拥有企业三分之一股权基本没什么区别。所以任正非可以大胆分股、大胆授权,也不会产生颠覆他地位的人,这也是任正非居安思危的体现。#华为#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沪深300(SH000300)$

相关文章

怎么挖矿收益高?当然选择有8张GTX 1060专业矿机啦!
beat365最新版体育

怎么挖矿收益高?当然选择有8张GTX 1060专业矿机啦!

🕒 07-17 👁️ 9801
十款可以轻松赚钱的良心小游戏排行
beat365最新版体育

十款可以轻松赚钱的良心小游戏排行

🕒 06-30 👁️ 5628
怎么挖矿收益高?当然选择有8张GTX 1060专业矿机啦!
beat365最新版体育

怎么挖矿收益高?当然选择有8张GTX 1060专业矿机啦!

🕒 07-17 👁️ 9801